2023年09月26日
微信
简介
李道南

李道南,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成长于苏北农村,现定居苏州,供职于一家日资企业。十五年前在中专学校读书时接触基督教并慕道,后于读研期间受洗归主,之后参与大学生团契服侍,至今有十年之久。业余参与文字事工,并作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关注当下城市化给传统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基督教在社会巨大转型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以宗教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基督教所遇到的危机和机遇。

李道南—作者文章

  • 探讨|弥合年轻人与教会裂痕的可能出路:从门徒道德学究模式到效法耶稣尊重每个人

    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这是耶稣传福音中的一个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两种对待人的方式和态度。一个是门徒道德学究式的方式,一个是尊重每个人的耶稣模式。
  • 上帝是否只造了犹太人还是造了所有人?成为犹太人还是上帝所造之人?

    在亚历山大东征所带来的希腊化时代,犹太人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包括犹太祭司阶层都以取个希腊名字作为时髦和传统,而有的犹太教领袖甚至通过特殊手段而成为帝国的包税商人。在犹太人世界,建立大型体育场所和浴池更是成为生活舒适的表现。希腊文化的影响巨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希腊文化所展现的生活方式太舒服了。剧院、体...
  • 警惕教会泛滥的“爱”

    有的传统教会强调集体主义的时候,往往含情脉脉,搬出父亲一般慈祥面容,这就是隐藏在父爱主义之下的集体主义逻辑。当然集体主义本身对于教会来说,是需要的,他需要每个信徒对教会这一团体的认同和团结。但是这种团结和认同是建立在保护个体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个体对个人空间的完全让渡。
  • 扎心反思| 基督徒,你的善良真的能被人感受到吗?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主要是精神伤害,这些伤害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受伤的心灵所带来的压力和阴影会伴随一生,它会影响你的工作、爱情、婚姻和家庭。因此,语言和身体的暴力相比,语言更可怕。
  • 福音的力量是让我们更有能力展现出善

    人性的问题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所有学科都无法绕开的要素。人性的观念是人文学科的成立基础,甚至经济学成立的基础也是经济人的假设。因此,如何看待人性往往构成了一个学科的基本方向和思路。而对于宗教来说,人性更是其起点和基础,如果没有人性的论述,宗教的教义大厦便无从起步。
  • 耶稣带来的历史转变:尊重每一个人

    什么是社会的进步?按照基督教历史发展观,人类最好的时代在伊甸园时代,那个时代自由美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现世生活与伊甸园相比,充满了防御与抵触,争执与混乱。按照这个状态,那么什么是历史的进步?显然不言而喻,就是人逐渐从对立的状态走向彼此相爱的状态,当然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
  • 扎心反思|年轻人真的不愿去教会了吗?

    年轻人去了哪里?是不是他们对教会不感兴趣了呢?另一个大城市的弟兄给我分享的案例,让我知道年轻人都去了哪里,他们对教会的兴趣又在哪里。
  • 福音与“人事”:你的信仰是否也跌入到成功主义的陷阱?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没有学会尊重人,而是权力和金钱为本位。这种文化之下,我们追求的显然就不会是无形的东西,被人尊重、对世界做善事,这些无形的财富被人看不到的精神产品,往往会被认为是理论的高大上。而古人即使读书也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
  • 扎心反思| 今天我们基督徒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在社会上荣誉感的薄弱

    斯塔克在《基督教的兴起》这本著作中,讲了一个关于殉道者的故事。公元1世纪末伊格纳修任安提阿主教。在图拉真期间,他被作为一个基督徒而遭到迫害。被判处死刑,但是并不是在安提阿处死,而是在罗马士兵的押解之下,远赴罗马服刑。这长长的押解之途,不是伊格纳修作为一个基督徒的痛苦之旅,而是他的荣耀之路。
  • 角声| 再思社会转型下的教会牧养:如何才能吸引新一代年轻人?

    当下教会面临的瓶颈是如何留住年轻人,以及如何吸引年轻人,让教会免于堕入特定年龄群体的行列。这意味着,教会应该有效回应年轻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