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6日
微信

(抄袭)主汛期内两次台风过境 9条自救锦囊请收好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8月01日 14:25 |
播放

抄袭文本来源:
https://new.qq.com/rain/a/20230727A024XK00


编者按:近期超强台风杜苏芮的过境,先是给江南、四川等地带来大量的降雨,在福建晋江登陆后,也给福建泉州等地带来诸多破坏性的影响。而新台风卡努已经生成,预计经过浙江台州等地。这两天河北等地出现特大暴雨与雷电,同时伴有泥石流与洪水等危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需要及时收听电视、手机和社区的通知。同时 ,如果你能通过学习自救常识,关键时刻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是有意义的事情。少一次涉险,就多一份幸福与平安。

我们从以下9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在台风前后,在极端暴雨天气下,我们如何保障自身的安全。

一,野外发现山洪来了,第一时间该如何跑?
大暴雨能迅速形成有威胁的洪涝,导致山洪的发生。山洪的突发性非常强,因为山势陡峭,山洪来的速度非常快。

有几个危险点:第一,地势低,难发现。一般去野河游玩时,会选下游地区。这里常年被山洪冲刷,地势相对平缓,泥沙少,能看到裸露的岩石。景色优美的地方一般在下游或低洼地段,但也是典型的山洪泄洪区。
下游玩耍时,很难感受到危险的到来,山上的上游地区下雨,下游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么当我们在下游河道游玩时遭遇山洪,应该怎么逃?第一时间迅速往两侧河堤跑。山洪的方向是很明确的——沿着河道往下游冲。因此,我们需要横向跑,和流水的方向呈90度角,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两侧最高的地方。

二、城市内涝,室外的人如何防止被水冲走或被淹?
当降雨量24小时超过50毫米,一般城市会出现内涝,近期许多城市降雨超过200毫米,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自救。在城市中面临很多新的因素,在这几年台风天、暴雨天经历的救援案例里,我发现城市低洼地的危险事件发生频率非常高。过去普通街道发生的内涝,水的上涨速度是较慢的,山城除外,但现在的城市越建越好,有很多下凹式立交桥、隧道和地下室等人为建造的低洼地,这些地方的水位上升速度可能跟山洪一样,会非常快,非常危险。

所以如果发生内涝时,我们正好开车或走在地下通道里,需要尽快往就近的出口逃生。地下通道一般都有横向的逃生出口,会标明位置,平时在经过时需要关注一下逃生通道的标识。
还有一种情况是,今年很多城市内涝都发生在山城,附近有山,降雨量特别大,河道迅速上涨以后,水就涨到了城市街道。在一些山城,洪水会沿着街道往下冲,这时候我们需要找到并进入两侧的房子,迅速转移到较高的楼层。山城的地势往往比较陡峭,水很难积起来,人跑到高楼层避开这一波水势,就会相对安全了。

在农村、野外,不要冒险走漫水桥。由于修桥成本高,有些地方会直接放几根管道,在上面铺上水泥,暴雨天里水会漫过桥面,这就是漫水桥。但这在暴雨天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三、没法顺利逃走,被卷入水中,如何提高生存几率?
在暴雨带来的山洪和城市洪涝中,很多人往往会落水,被卷走。这时我们需要分为有工具和没有工具两种情况。山洪会把上游一切能飘起来的东西都往下面冲,城市洪涝也会冲起很多物品,所以有些区域的水面是有漂浮物的,比如木头、泡沫、箱子、瓶子等等。任何一个漂浮物都可能让你在水里面漂起来,这时候要尽量找到一个东西抓在手里,避免一直在水里游泳,也能一定程度上对抗水流中的漩涡,让自己少呛水。

如果找不到物体或工具,那首先是需要保持冷静。
无论是在海里、河里还是水库里,只要足够冷静,以人体本身的浮力,是完全可以漂浮的。很多时候出事,一是由于人不会游泳,二是人在落水后因为慌张而不停地挣扎、呛水,导致浮力不够。其次是选择在水中仰着。

如果落入的是相对平静的河道,只要你正常地仰在水面上,两腿往外分开,保持平衡,然后深吸一口气,一般不会侧翻,这时候整个身体只留出脸部在水面上,是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等听到附近有人,再呼救。而如果是在很急的洪水激流当中,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我们能做的有限,但也要保持冷静,寻找可以利用的漂浮或支撑工具,慌张对自救没有任何帮助。

四、车厢内入水 如何脱困?
暴雨天开车一直被视为高风险行为,那如果发现形势不对,开车时要避开哪些地方?如果感觉雨下得比较大比较久,那最好别再往地势低的地下车道或地下隧道开了。这些地方在正常运行时,两侧都是有排水设施的,可一旦城市发生严重的暴雨和内涝,很多电力设施会被关闭,这些排水设施就不一定能抽水了。两侧所有道路上的水都往地下隧道里面灌,上涨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暴雨足够大,正常驾驶的车辆也有被淹风险,这种情况在新闻里很常见。

一般车辆落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刚落水时,如果你是司机,就需要第一时间把所有窗户打开。在水没有漫到车窗时,我们是有时间从窗户钻出去的,这时候不要贪恋财物,生命第一。如果水开始涨到车门,再晚一些的话车门是打不开的,因为汽车的密封性能很强,当车辆入水时车内车外往往会形成很大的水压差,强大的水压会把车门压死,因此必须第一时间打开车窗逃生。

第二阶段是水淹没到车窗,如果我们没有来得及开窗,就必须使用破窗锤或靠背头枕。一般情况下,汽车的每一个头枕是可以拆卸下来的,下面有一个尖锐的角,专门用来敲碎汽车的玻璃。并且前挡风玻璃比侧面玻璃更容易敲碎,如果没有破窗工具,也可以用脚踹,但最好还是在车内配备安全锤。同时,一般设计完善的车辆在后备厢处有一个可从里面打开车门的逃生开关,在落水时也可以使用它从后备厢逃生。

第三阶段是水完全没过车顶,水已经倒灌进车内。那么我们就需要准备好漂浮物,如塑料瓶和防水袋等,充当简易的救生衣,在破窗开门后深吸一口气,做好游到水面的准备。

很多人的车上未必有救生衣,但大多会有矿泉水瓶。危险关头我们可以迅速地把水倒掉,把空水瓶放在衣服里,隔着衣服,用瓶盖在外面把它拧紧,制作出简易的救生衣。

五,暴雨天的下水道为何致命?被冲进去后还有生还机会吗?
下水道在暴雨天这么危险的原因是因为,雨水很大时,很多井盖会被冲走。而且为了更快地排水,有些市政工作人员也会把井盖打开,立的警示牌也可能被水冲倒。那么当这个地方被水淹没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吞噬人的陷阱,如果人在涉水过程中不幸被卷入污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生还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不能排除有些下水道没有防坠网或防坠网破损的情况。如果人真的不幸掉到下水道里面去了,第一种情况是掉到了注满水的下水道,这是最危险的,因为完全只能靠自救,其他人连你去了哪里都不知道。

第二种情况是掉进表面没有水、能看见井口的下水道,这相对来说安全一点。毕竟里面还有空气,能够呼吸。这个时候的自救方式主要是大声呼救。有很多下水道是涉及电力的,这一类下水道需要维护,一般会有简易且牢固的梯子,可以用来自救。

六,暴雨天防触电
暴雨天的水中触电死亡事故也不少,但普通人很难看出哪里漏电,该如何降低风险?
其实这种情况有一定的规律。我们需要重点避开公交车站、变压器和电线杆所在的区域。现在大街上能通电的地方其实没那么多,城市内涝的时候,电力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

第一是公交车站附近,因为公交车站有很多智能化电力设施,如果没有关闭的话,下特大暴雨时容易产生危险。
第二是变压器所在区域,变压器如果在水里漏电,大概周围十来米都是带电的。目前城市内部的变压器都改进了,被放置在了相对偏僻的地方,内涝时我们避开就行。
最后是要避开电线杆。因为如果暴风雨或树干打倒了电线,在下雨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电流传输到树体或者水体里,一旦接触就会有触电风险。

七、当屋外暴雨如注、雷电交加,人在家中是否绝对安全?
现有的城市建筑物已经有非常严格的防雷措施,就雷击而言,只要我们待在屋内,是相对安全的。许多人担心家里的电力设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其实暴雨时正常小区的电力是不会断的。比较需要注意的是低楼层、低洼地和沿河居住的人,应该根据天气预报的预警做好日常准备。比如防水进屋,门口用挡水板最有效,两侧用小的沙袋填充,减少水往家里灌的可能。

如果水已进屋并积累到一定高度,就需要及时切断电源和气源,避免因为水接触到插座而发生触电。水势比较急的情况下,尽快携带生活用品转移到更高楼层。平时如果觉得自己住的房子容易被水淹,可以在家里准备好防水手电筒、救生衣等物品。像我原来住在一楼的时候,我会做一个应急的逃生袋,里面放好这些安全用品。

八,暴雨中紧迫等待时的失温危险 如何自救?
人长时间暴露在暴雨或洪涝中,出现失温是很正常的现象。像在台风救援的时候,救援人员会穿上潜水湿衣,它可以贴身保暖,使人的体温不至于流失。如果是穿着普通衣物在雨中,再加上刮风,很容易出问题。即便没有风,也会因为水分蒸发而带走大量热量。

但是现实中普通居民一般没有湿衣,如果想在暴雨里抵抗低温,可以使用铝箔救生毯。它类似于汽车防晒膜上那层银色的铝箔纸,和我们做烧烤是一个原理,它本身是金属的,用它包裹身体时,可以把身体散发的热量再反射回去,这样就不容易降温。这种工具一般在马拉松和高海拔区域的运动项目里都会派发。

九,在海边或在海上突遇暴雨,怎么办?
如果是在船上,准备好救生衣和湿衣很关键。暴风雨的天气里,致命性伤害是由风浪带来的,很多船只会被风浪掀翻。这种情况我们经历过很多次,一艘十几米的船,会因为突然到来的暴风而发生侧翻。船一旦失去动力,需要赶快准备好救生衣,并且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万一落水了,最大的风险就是失温,海水的温度只有18到23度,人体的温度在36度左右,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就会失温,有湿衣的话能在水中多存活24小时甚至更久。如果是在海边或海里游玩时遇到狂风暴雨,那么就得迅速上岸,撤离海岸线。这种情形没有那么复杂,一般只要在遭遇暴雨时及时撤离海岸,就能规避掉风险。

最重要的是,大家务必要遵循当地政府和救援机构的指示和建议。在台风天气中保持冷静和警觉,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参考资料:《洪水逃生》 姜永育 著,四川出版社,ISBN: 9787540866785

《山洪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钟凌 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