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慢慢普及,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写文、写讲章的实际需要中。有不少的同工表示:“这真好,现在写讲章都不需要那么辛苦找资料,甚至都不需要看那么多解经资料,直接确定一个主题,列出经文,搜一篇然后改一改就可以。”这确实给我们预备讲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也为此担忧——难道讲章只是凑点资料就可以完成了吗?我们如此完成一篇讲章真的就是完美的了吗?
讲章是我们个人属灵生命的经历
对于讲道人来说,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就是讲道不仅是写一份讲稿就可以,仅仅完成一篇讲章的文字内容还是不够的。可现在,就连这讲章的文本都是AI辅写。说起来是辅写,但对有些同工来说就是代写,甚至都不用修改什么。对于AI代写好的讲章,虽然从文字上来说也很不错,内容丰富、层次鲜明,但缺乏了属灵生命的经历。即使很贴合我们自己的想法,那也不可能与我们的属灵经历完全一样。将AI写成的讲章当成一份思考的思路是不错的,可若真的完全以其为讲章,恐怕还需要有我们自己的属灵经历,不然又怎么能影响更多的人呢?
讲章是我们对教会事工的看见和羊群的负担
讲章的撰写,是建基于圣书的经文,然后结合教会的实际。当我们对教会、羊群有负担的时候,会在自己的讲章和讲道中流露出来。我们会结合教会的实际情况,也会结合羊群属灵生命的情况。比如教会中有纷争结党的事情了,在我们的讲章和讲道中就会有显现;教会中缺乏为主事奉的同工了,也会有彰显。这样的讲道对我们来说是有温度的。
可AI对教会和羊群能有什么负担呢?它能了解教会的实际情况吗?它能了解羊群的实际需要吗?虽然我们可以直接藉着AI询问和修改,但一旦AI的思路和文字形成,我们也就很难跳出它的思路和范畴,甚至它会影响我们要表达的内容。
写讲章是我们对圣灵仰望的历程
预备讲章也是我们对圣灵仰望的一个过程,藉着讲章的预备我们的心不断地向主转向。讲道人必须要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无法写出来讲章,不断地祈祷,再读圣书,然后有思路;可能还是完不成,那继续读经和祈祷,再有亮光。这个过程特别重要,会让我们直接地经历到主的带领和恩典。可若我们失去了这个过程,就是缺失了在预备讲章过程中对主仰望的这个经历,也就少了一些仰望。
如果换作使用AI呢?甚至都不用反复读圣书,只要搜一下“用xx经文写一个xx主题的讲章,要三个大点九个小点,字数300字”,立刻就能生成。不要说反复读圣书仰望主的过程,就连思考的过程都省下了。可这样写出来的讲章只怕是讲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用来讲道的“讲章”了。
从文本上来说,AI技术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写出在人看来很好的讲章,不论是逻辑还是文本,都是无可挑剔的。但作为一名传道人,我们不仅要在文本上有很好的讲章,也要与自己、与教会息息相关的、“有血有肉”的讲章。失去了这一点,讲章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使用AI技术,既不能一味排斥,也不能一味依赖,要真正让它成为帮助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被它所控制和牵引。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