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
|
地区版
2025年11月12日
微信
邮件订阅
首页
国际
教会
社会
家庭
文化
生活
商业
观点
目录
关键字:
和好
查理·柯克
家庭观
血月
首页
>
观点与专栏
>
作者文章
>
简介
絮语
90后教会牧者
絮语—作者文章
为什么教会里男人少、年轻人少?又如何应对这一现状?
在教会里讲道,往讲台上一站,往下看去都是年龄大的。对很多的教会来说,能找到一个五十多岁的就是年轻的了。不仅如此,教会里的弟兄还特别少,还是以姊妹为主,因此有人戏谑地说:“教会都是娘子军。”那么,形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案应对呢?
在教会晒粮食,可不可以?
老家门口以前修缮用来晒粮食的水泥地已经不成样,今年又遇到阴雨天气,在征得教会相关同工同意后就将粮食弄到教会里晒。数量不是很多,外加教会有崇拜的时候也都聚拢了起来,对大家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浅谈人人向往之“福”
关于福分,可谓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也没有人愿意拒绝“福分”的到来。但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福呢?这就涉及到大家对福的认识和了解。究竟是损人而利己,还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究竟是短暂之福,还是永生之保障?这就涉及到各人的价值观的问题了。笔者今天想探讨的是不同的福分以及如何获取这些福分。
如何好好使用上帝赐给我们的时间?
要利用好主赐给我们的时间,首先要明确每一刻都是主的恩典。需在日常生活中存心敬畏,将时间分别为圣,不被世俗的忙碌裹挟而偏离对主的专注。可以制定合宜的计划,留出安静亲近主的时间,比如清晨以祷告开启新的一天,默想圣书真理,让上帝的话语成为前路的指引;也可在工作间隙稍作停顿,将心中的忧虑交托给主,寻求祂的智...
教会真的为年轻人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吗?
好多教会都在叫喊着要培养年轻人起来事奉,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会却陷入了“口号式培养”的困境:要么将年轻人简单视为劳动力,安排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忽视其灵性深度与恩赐发掘;要么用刻板的传统模式框定年轻人的成长路径,未能真正倾听他们在信仰生活中的困惑与需求。久而久之,年轻人在教会中常感...
【信仰问答】如何理解“圣经都是上帝的话”?
因此,判断圣经中的话语是否出于上帝,关键不在于说话的主体是谁,而在于这些话语是否在上帝的整体启示中具有属灵的意义和教导价值,是否最终指向上帝的荣耀和人的救赎。我们应当以敬畏的心研读圣经,结合上下文和整本圣经的核心真理去领会,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角色,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上帝透过圣经向我们所说...
何为见证?从一位弟兄的破口大骂说起
一位弟兄,自称是领受了上帝的恩典,要上台为主作见证。该教会的牧师也并没有说不可以,她负责地说,要先了解一下情况。比如作什么样的见证?大概说什么内容。因为之前对他不是很了解。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回复并不能得到该弟兄的认可,弟兄甚至还破口大骂。
参加诗班要注意些什么?
当我们放下对“被看见”的渴望,专注于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竭力时,那份不求回报的爱与顺服,本身就是对信仰最生动的见证。这种在平凡中坚守的品格,会像一粒种子埋在土里,虽然暂时看不见生长,却在暗中积蓄力量,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荣神益人。
要学会补网,而非拆网——对教会存在问题的思考
教会不仅需要仰望上帝的带领,也需要人的治理和规范。正如使徒行传中所记载的,当人数增多的时候,就必须要有规矩,教会事务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
再思哥林多教会十大问题与当代警示:恩赐满溢 爱心枯竭
在使徒时代,有一间我们非常熟悉的教会——哥林多教会。保罗称他们在恩赐上没有不及人的,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但问题是,虽然“恩赐多多”,但“问题也多多”。有信徒向我询问:“他们的问题究竟包含在哪些方面呢?”
1
2
3
4
5
6
7
8
9
热门专栏
1.
嫁人就嫁传道人?一位姐妹受伤的婚姻
2.
“现代哥林多教会”的警示:当事工繁荣掩盖了生命荒芜
3.
悦影评 | 《好东西》: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4.
再思哥林多教会十大问题与当代警示:恩赐满溢 爱心枯竭
5.
请留心异端邪教的“引诱”——从一位牧师的经历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