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这个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一直未得到长足发展。
最近几年,AI技术迎来了爆发期,变得越来越成熟。以前我们讲“有图有真相”,可是现在由于AI的发展,用AI生成的图片、视频、文字,很多时候让我们真假难辨。
AI确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些问题和困扰。比如,有一些人滥用AI制作伪原创内容,使用他人肖像AI合成图片或视频,甚至有人走捷径通过AI“一键生成”学术报告等等。似乎AI既可以做人们可以做的事,也能做人们不能做的事。
最近,网上一则滥用AI捏造事实的新闻冲上热搜,原因是有人非法利用他人肖像合成不雅视频并且在网络上进行扩散。当事人看到不雅视频后选择报警,最终违法人员被依法处罚,拘留五日。
AI的出现确实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但如果在使用的时候不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合理合规使用,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冲突。那么,对于基督徒,尤其是传道人而言,可不可以使用AI呢?如果可以,该如何规范使用呢?如果不可以,理由又是什么呢?
传道人使用AI的场景可能大多数是在编写讲章信息和对圣书的解释上。作为一名传道人,我认为传道人可以使用AI,但却不能依赖AI。毕竟AI是一种大模型,是有一个基本框架的,而且不同的AI平台都会不断地完善这些大模型、训练大模型。在这些大模型中,很多内容都是按照相应的规则随机生成。当然了,它们也会参考网站上的关键词,进行伪原创生成。
传道人可以使用AI,但使用AI绝不是把原本自己该做的工作省掉,而是作为一个参考。虽然AI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讲章,将题目、大纲等更有逻辑地列出来,甚至可以解答我们的一些问题,但传道人绝不可以不经思考地照抄照搬,而是在每一次预备信息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解,毕竟AI生成的内容看似是原创,说白了也是来自人的设计。
许多时候,可能传道人因事工的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预备讲章,所以借助AI的帮助,结果发现效果还不错。笔者所担忧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在无意识中逐渐被AI驯化,渐渐地自己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一味地用AI来写讲章,虽然站在台上宣讲的是自己,但内容却不是由自己的心发出的。
笔者认为一篇好的讲道一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是有经历的,但至少现在的AI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会发现AI生成的内容比较死板生硬,看似很有逻辑,但却缺少对信仰的深刻探讨与解释。因此,AI仅仅是一个工具,并不能取代传道人的工作。
不过,AI的出现也提醒传道人要更多地学习和追求,若一直停在原地、安于现状,最终可能自己的讲道水平连AI都不如。
那么,传道人应当如何善用AI呢?
第一,就是要有原则和次序地使用;其次,就是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比如,在预备讲章的时候,传道人不要一上来就问AI,让它来解答,而是要花时间自己写、自己预备,等把一篇讲章基本完成了以后,再去问AI一些问题,以此来作为补充和提示。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使用AI还是参考书籍,关键是我们要充分消化吸收,把这些内容变成我们自己的话。不要原文照搬,而要小心分辨,比如AI列出的一些观点,我们是否认可?这些观点是否符合信仰原则?
学会分辨尤为重要,不论是AI还是参考书籍,观点都不是绝对的,我们必须慎思明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依赖它,要把它当做一个工具,而不是当做一个内容输出机器。我们可以让AI来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修改错别字或病句,给自己的讲章题目美化一下,大纲更加对仗和工整一些;也可以将我们准备好的讲章提交给AI,让它帮我们检查我们没有发现的一些错误或问题。
当然,我们也听到许多人呼吁不要使用AI的声音,他们给出的理由是AI不符合上帝的心意。他们认为AI是撒但的工具,会让人变得懒惰、投机倒把,失去自主思考能力。这种说法虽极端了一些,却也引人深思——撒但到底会不会利用AI捆绑我们,让我们不再积极和殷勤?当我们在享受AI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又失去了什么?我们得到的可能是一种效率,可能是一些便捷,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耐心、自主思考、动手能力甚至是分辨能力。
所以,笔者认为AI这个工具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完全取决于人如何看待和使用它。就如同保罗谈到的两个信仰原则“造就人,有益处”,如果我们把握好这两个原则,就可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接触新鲜事物,让我们在做事与做人上都有标准和原则。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