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1日
微信

不要因为信徒少就不愿意去讲道

作者: 絮语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0月01日 09:43 |
播放

为了对全县教会进行更好的牧养,就有了统筹安排全县的神学生对全县所有堂点进行牧养的策略。因为神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周期为每半年一次,以此保证每间教会每半年至少有一位神学生去讲道。一来对全县的教会进行牧养,二来也是给神学生提供一个讲道操练的机会。但随着各样因素影响,有些神学生的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不同神学生去的教会不同,都是随机的,一般情况下不会重复。也正因为如此,有的神学生去的教会信徒人数可能多一些,有的可能少一些。其实,人数的多少与我们的讲道也不应该有太大的关系。但有些人习惯了人数多的教会,当被安排到人数少的教会就不适应,甚至还瞧不起:“就这么点人数,还叫我们特地跑一趟。”

对于一名上帝的仆人来说,如果因为某间教会的人数不多就不愿意去那里讲道,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讲道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主

我们应当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使别人将我们称作是神学生,那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有的人会因为自己读过几年的神学而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懂一般,这样的认识实在是狭隘的,我们有多大的水平难道自己心里真的没有一杆秤吗?不论我们是读过神学也好,没有读过神学也罢,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好好地事奉主。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去人少的教会呢?归根结底,无非就是认为自己很不错,潜意识里有这样的一个声音:“我这样的讲员,只到这么几十个人(或者一百多人)的教会讲道,岂不是大材小用了吗?”但果真如此吗?且不说我们可不可以算是“有才”之人,就算我们很有才,又能怎么样呢?主耶稣不也是到每一个小乡镇吗?保罗不也是到每一间教会吗?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到人数很多的教会呢?我们真的还秉持着为主事奉的心吗?恐怕早已经不是为主而是为自己了。有些人,只有到人多的教会讲道,才更有成就感,虚荣心也才会得到大大的满足,这才是根本的原因。

人少的教会或许更为缺乏

如果从属灵的角度来说,人少的教会有可能更加地缺乏讲道。拿我们这里的某间教会来说,这间教会正常聚会的人数只有几十人。我去过一次,地理位置偏僻。虽然人少,但他们对主话语渴慕的热情却丝毫不少,也很欢迎有神学生过去讲道,认为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这样的热情和渴慕却是很多教会现在已经不再具备的。

他们对信仰的执着和对真理的追求,往往比那些人数众多的教会更加纯粹。在这样的环境中,讲道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能体会到服事的真实意义。人少并不意味着缺乏价值,反而可能成为更深属灵工作的起点。对于讲道者而言,这里不是施展口才的舞台,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契机。每一次的分享,都可能点燃每一位弟兄姊妹心中的那团复兴之火。

不要因人少就轻视

不要轻视人少的教会,这其实也是一种“以貌取人”。若我们仅仅是靠着外貌来判断人,只是根据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去与不去一间教会事奉,这不也是我们的一种亏欠吗?是主耶稣如此教导过,还是主的使徒们如此行过呢?自然都没有的,全然是我们自己的态度罢了。

因此,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要学会以主的心为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不仅不应该轻视和远离人少的教会,反而更应该“抢着”去人少的教会,这才是一个真正为主事奉的人应该有的样子——不追求表面的荣华,而是追求内里生命的更新和改变。

作为为主事奉的人,不要总是想得着人的夸赞,要追求被主喜悦,这才是重中之重。一旦我们所追求的不在于主的认可之中,反而在别人的口中,那一切的事奉恐怕就变得没有那么纯粹,甚至可能偏离了起初的信仰和使命。人的夸赞是短暂的,而主的喜悦却是永恒的。当我们站在讲台上时,不是为了博取掌声或赢得认可,而是为了传递真理、建造生命。若我们的心思被人的评价所牵引,就容易忽略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灵魂。

人少的教会或许看起来不起眼,但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往往隐藏着深厚的属灵需要与成长的机会。事奉的价值从来不在于场面的热闹,而在于是否忠心地回应了主的呼召。因此,放下对人数和外在表现的执念,专注于内心的真诚与对主的顺服,这才是真正的事奉之道。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Pexels via pixabay.com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