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微信

教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人付出和努力——从努力培养同工说起

作者: 絮语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0月16日 14:25 |
播放

到不同的基层教会讲道,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缺人。好多基层教会若是能找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肢体,精神正常,又愿意来教会正常参与礼拜的,那已经是非常不容易。哪怕这个人文化不高、识字不多、能力也不强,但依旧是个宝贝,因为基层教会真的很缺乏同工。

这也使我们不得不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于很多教会来说,确实缺乏“现成”——就是一到教会恩赐和能力都已经很强的,不需要再培训和操练,立刻就能用——的同工,而需要不断地训练和培养他们,让他们在能力上能慢慢地提升。这本应该是大家积极去做的,但不同的同工和教会对此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有些人积极去做,但有些人却巴不得同工能力一般才好,这是为什么呢?

某教会,负责的牧师已经将近50岁。他读神学比较早,事奉也早。当初的他只是初中毕业,后来读了神学的大专(那个时候读神学初中毕业可以报考,但只能报大专,不能考本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教会也需要跟进和适应。当下,各地教会倡导培养“双通”人才,既要通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通晓基督教圣经和神学。而从行动上来说,提升社会学历就是第一步。

该牧师也积极响应,立刻给自己报名了成人高考大专,因为他目前社会最高学历是初中,神学最高学历是大专,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了。本来这也是一种继续提升学习的表现,也是好事,但有意思的是,在没有开堂委会的情况下,他自己就偷偷地以教会的名义给自己报名,反而对教会其他两位年轻(不足40周岁)的全职同工只字未提,甚至可以说是故意瞒着他们。

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说“是不是忘记了”,其实不是。该牧师一直有种心理:要自己教会的同工有能力,但又不能比自己更有能力。其余的两位同工社会学历已经是大专,虽然他们比自己年轻,但若是升本科,明显就超过自己了。这从别人与牧师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人问牧师:“也给其他两位全职同工报名啊,他们也才三十多岁,还能学本科呢!”可牧师的回复是:“他们忙哦,没有时间的。”可同工们私下一问,其余两位同工都纷纷表示不知道这件事,从来没有提过,还表示“学习当然愿意啊,没时间也可以抽出时间的”

要为同工的优秀创造条件

教会的健康传承和发展,最主要的在于人而不是物。有条件的教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培养同工,而不是限制他们,不让他们变得更优秀。

真正有远见的教会领袖,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同工的成长,主动搭建学习平台、提供培训资源,鼓励同工在信仰深度、学识水平和事工能力上不断突破。当同工们的潜能被激发,整体教会的事工效能才能得到提升,也能在时代的挑战中始终保持活力与见证。这种培养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更是彼此成就的过程——领袖因同工的成长而欣慰,同工因教会的支持而感恩,最终共同为上帝的国度积攒力量。

该教会不但有这样的经济能力,在各样的资源上也比一般教会要多。但牧师一直不愿意让同工出去学习,哪怕一些学习的机会别人都给到了,负责人也是主动地拒绝,甚至问都不问同工,直接就说没有时间。也正因为这样的做法,给两位同工带来了很大的软弱,甚至有时事奉的积极性都受到影响,还说:“别人都可以去学习,就我们不可以,还老说我们要能力,这不是妥妥的画大饼嘛。”

其实,同工更优秀,不仅会使教会的圣工更好做,也会使教会更有希望。

要能接纳同工的优秀

要有一个容人的度量,不要总是故意找别人的缺点,继而无限放大;又或者即使别人在某些方面并没有什么错误,却还要给别人制造一些莫须有的错误。

要能接纳同工的优秀,尤其是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工。真正有远见的领袖,会以开放的心态欣赏同工的闪光点,将他们的长处视为教会整体的财富,而非是对自身地位的威胁。当同工在恩赐、学识或能力上展现出超越之处时,领袖若能主动搭建平台、赋予责任,不仅能让同工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更能形成良性的团队氛围,激励更多人追求卓越。这种接纳不是被动的容忍,而是积极的肯定与成全,就像成熟的麦穗会弯腰一样,越是有胸怀的领袖,越能在同工的成长中看到上帝的荣耀,从而带领整个团队在事奉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荣耀上帝的名。

教会要努力培养同工,继而使同工更加优秀。要为着同工的更加优秀而感恩和喜乐,而非嫉妒和担忧,如此才能使教会越来越好。这种以同工成长为乐的心态,本质上是对上帝赋予每个人独特恩赐的敬畏与顺服。也只有在这样氛围中成长下的弟兄姊妹,属灵生命才会更加地健康和丰盛。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