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微信

印刷术的反噬:赎罪券如何印刷出自己的掘墓人?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04日 08:52 |
播放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是今天动物保护的宣传口号。如果更进一步,可以说没有需要就没有买卖。需要是买卖的前提。如此一来,商品社会的实际逻辑就打破我们的常识。很多新型消费品的市场诞生于制造需求。没有需求,我们可以制造需求。比如钻石,为了制造需求,才创造了“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成为爱情的见证,这就是需求,这就是市场。

同样,赎罪券也是制造出来的需求。这种需求制造的流程,首先是将天堂和地狱进行对立描述,天堂的富丽堂皇与地狱的恐怖形成鲜明对比。进入天堂是没有罪的人,有罪的人要下地狱进行熬炼,把你身上的罪洗涤干净了才能升上去。但是除了圣人之外,普通人没人能保证你不犯罪,也没人能保证教会的圣事能洗干净所有的罪。有些罪可能你不记得了,也就没有忏悔。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下地狱接受熬炼。

对地狱的焦虑,就是制造的需要,接着就出现了满足它的产品。那就是赎罪券。赎罪券是万能的,只要你买了它,就可将你的罪和亲属的罪赎干净了。但是,赎罪券有赎罪的效力前提有两个,一个是教皇的权威,另一个是信徒相信教皇的权威。

教皇的权威来自彼得,因为耶稣在复活之后,把钥匙交给了彼得,“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彼得在地上就有赦免的权力。而彼得作为罗马教皇的牧首,自然把这个权力传给了他的继任者,也就是教皇。教皇作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他有权赦免人的罪,那么也就有权发行赎罪券了。

教皇乌尔班二世,为了应对伊斯兰教的崛起,从而发动了十字军东征。1095年他在克莱蒙会议上呼吁西欧的信徒进行圣战,夺回圣地耶路撒冷,并且在这次会议上许下承诺,凡是参与此次东征的信徒能完全赦罪。这一许诺激起了信徒的东征热情。这被称为赎罪券的最初样式。

随着十字军东征的进行,出于经济和补给的需要,教皇又宣称凡是资助十字军东征事业的人也能获得完全赦免。就这样,赎罪券的买家不断增多,教皇的收入也日渐丰厚。到了后来赎罪券就演变成多种方式,乃至于发展成教皇经济的主要收入之一。

赎罪券的根基是教皇的权威,但是教皇的权威得有人信才能成立。如果大家有自己的想法, 没人信教皇了,那么他的权威也就慢慢没有了,赎罪券的功效岂不是大打折扣。教皇的权威这一基础,就在于信徒的识字率太低。普通人是没有机会学习识字的,自己的名字能写就不错了。既然不识字,就无法读圣经。那么对于圣经的理解,只能由教会的神父来代替。因此,神父为信徒读经和解释圣经,就不会自己否定自己。那么教皇的权威系统就不会被威胁。

但是,历史还是出了一点小意外。民众识字率低,除了他们没钱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文字作品,比如圣经,它的复制基本是手抄。即便后来有了雕版印刷,产出也不高。因为圣经字数太多,雕版实在很辛苦。因此在手抄本流行的时代中,普通信徒自然没有能力购买或者手抄圣经。这一现状直到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古登堡。1400年出生于美因茨贵族家庭。后来从事宝石打磨的工作。1450年他开始运作自己的印刷厂。但是很不幸,新生事物总有它的水土不服,印刷厂并没有理想中的火爆,反而欠下了很多债务。但是他印刷的圣经倒是十分精美,史称《古登堡圣经》,当时印刷了150到180本。为什么印刷这么少呢?因为当时除了识字率低,买家只有神父和贵族之外,就是纸张太贵。因此古登堡的债台越来越高。

印刷业随着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虽然并没有一下子火爆,但是也缓慢发展。直到遇到了赎罪券。赎罪券不像装饰画和纸牌那样,有复杂的图案。赎罪券只有文字,而且这些文字还是变化的,这十分适合古登堡活字印刷术。

1454年古登堡印刷厂承接了“31行赎罪券”,这个赎罪券上印有日期。赎罪券的印刷符合印刷厂的商业模式,只有一张纸,纸张内容文字不多且有变化,不愁销路,包印包销。这样印刷厂的发展就得益于赎罪券的事业的兴盛。

正是得益于赎罪券印刷业的发展,才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理念得以扩散。

印刷厂的老板们,为了拿到印制赎罪券的订单,纷纷采取不正当手段,贿赂主教。等到马丁路德这位超级自媒体现象级大腕一出来,他们发现生意来了。马丁路德的软文写作水平十分高超,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是百万加的阅读量。可以说马丁路德一个人养活并壮大了维滕堡的印刷产业。到他去世的1546年,这个小城有六家大型印刷厂。1517年到1546年间,总共印刷了2721种著作,平均每年91种,总共印制了三百万册之多。其中有一半是拉丁文,有一半是德文。

印刷厂的印刷事业繁荣,让普通民众很容易获得印刷品,这也就提高了识字率。尤其是印刷厂的员工,他们因为工作的需要,要学习文字,因此那个时代有很多民众运动的领袖,都是印刷工人出身。比如美国的开国元勋富兰克林。随着民众识字率的提高,圣经的大量印制,教皇系统对圣经解读的垄断开始崩溃,那么教皇权威也就无法维持。

毁掉赎罪券的是赎罪券本身,是赎罪券让印刷厂得以发展,又反过来印制反赎罪券的内容。那么赎罪券直到今天在天主教区还存在,除了宗教,在消费主义的社会结构中,类似赎罪券的商品同样琳琅满目,需要我们多加提防。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Lennert Naessens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