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人类是最不适宜生活在地球上的存在物,因为从在娘胎里开始就危机四伏。一个病毒或者外力就可能流产,生下来的时候还可能难产,及至好不容易生下来了,又面临着各种病毒,天花、脊髓灰质炎、百日咳、肺炎、过敏等等,每一种病毒都可能把人致于死地。等到好不容易长大了,又面临着车祸、癌症、抑郁症、自杀等等,真就逃过了这些袭击,还可能面临被抢劫、被嘎腰子的可能。人的这一生,危险也许是我们的常态。
在战争中,有一种战术叫骚扰战。派遣小股部队在夜晚的时候骚扰敌营,只声张不作战。敌人不知道什么情况,不能贸然出战,也不能掉以轻心,只能绷紧神经提防着。这样敌军就得不到休息,而我方军队在敌人疲惫的时候,以逸待劳轻松取胜。我们也常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因为贼来偷无非两个结果,一个是成功偷走,一个是没有成功。但是,在贼惦记却去不偷的时候,却是最难熬的时候,因为我们需要时刻防范着。这种防范的心态,是我们无法承担的焦虑状态。
人生处于危机四伏中,但是任何一次危机都不会提前打招呼。每次生病都是结果,而没有征兆,每一次人生的危机同样是结果。而人生最大的危机,则是死亡,但是死亡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存在。我知道我们必然会死,但是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到来。
于是面对危机四伏的人生,有的人会战战兢兢,而有的人则坦然接纳。
战战兢兢的人,提防着每一个危机。为了健康,他按照教科书的公式生活,睡眠精确到秒,饮食精确到克,人生的安排计划精确到天;而为了防止外在世界的病毒入侵,更是把自己包裹着。他们需要一个确定的人生,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所发生的事情,都能被自己掌控,这样的人生对他们来说没有意外,只有计划内的事。这一点尤其在孩子的教育上就能体现出来,孩子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吃什么,喝什么,和谁做朋友,学习什么内容,将来读什么大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这些在一出生就被安排妥当。
但是人生精确地安排,并不意味着就成功避免了危机的出现。这种按照计划以避免人生bug,看似安全和掌控的人生,其实一点也不安全,因为这样的人生,让你每天都在提防中,都在焦虑中。人生就像被格式化的程序,虽然内容满满,却无趣可言。
人生的危机我们并不能消除,并不能因为精确的避雷,就不会踩雷。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可控的,我们能控制的只是自身。既然不可控,危机不可避免,那何不坦然接受呢。
坦然接受人生四伏的危机,因为这些危险我们不论如何都无法完全避免,那何不勇敢点,偶尔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冒点险——这才符合人生的逻辑。一个没有危险,没有意外的人生,是刻意安排的人生。人生不妨勇敢一点,大胆活出它的风采。
我们不应该像那个耶稣口中保守的仆人一样,把主人给的钱,因为担心风险而埋在地下。诚然,埋在地下,这是最安全的方式,但是我们的保守,不会让这些钱得到更多。收益总和风险在一起,没有风险也就没有收益。没有收益的人生,就是一成不变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有几人愿意待下去呢。
被火山掩埋的庞培古城,在没有考古发现之前,人们以为那不过是古希腊剧作中的传说,直至发现了考古证据,才知道那是真的。在小普林尼的作品中,我们知道他的养父正是被掩埋在火山的废墟之下。他的养父既是一位将军,也是位科学家和博物学家,他的作品涉及面很广,从矿物学到植物学,从民俗到天文等等都有。当火山爆发的时候,他为了考察火山而去了火山口,不幸被掩埋,他的生命与火山熔岩一起永恒。火山爆发是一个危险的事情,这种危险可以避免,远离就是最安全的方式。但是老普林尼却甘愿冒险考察,甚至失去生命。
耶稣本可以不出来传道,本可以不与祭司们冲突,祂甚至可以逃走,可以向祭司和彼拉多求饶,这样就可以避免十字架的酷刑和被钉死。但是,如果这样,那耶稣还是耶稣吗?
生命就在于它的丰富多样性,就在于生命坚持自己生命的样子,而不是单纯为了活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我们越是接受生命的不确定性,越是接纳危机四伏的人生,越是勇敢地活着,生命就越丰富。而那些不能接纳四伏的危机,不能接纳生命的不确定性,一定要安排人生不能出现任何意外的人,他的生命本就贫乏。
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愚蠢地冒险,把自己置于死地。而是我们接纳人生充满风险的事实,并且在这种风险中淡然处之,获得安静而丰富的生命时光,而不是焦虑于风险,保守地活着,把自己包裹在襁褓中。诚如耶稣所言:“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