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方面,信耶稣之人的价值观与不信之人是不同的,甚至在某些观点上还有可能冲突。这不是说基督徒要故意将自己表现得与别人不一样,而是因为这是主耶稣的教导,祂是超越的,也是任何人不能与之比拟的。祂就是一切真善美的源头,在祂那里没有罪恶和不好。作为跟随祂的人,自然也要效法和学习。
而我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罪恶,个人的私欲等等,使我们的心逐渐地远离上帝,也就渐渐不以上帝为美,反而以自己为美、为好。但当这双方的价值观相互碰撞的时候,究竟孰强熟弱?谁又能占据上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这种碰撞中,若我们未能坚定地持守信仰的原则,就很容易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因为人往往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而非真正符合真理的道路。然而,上帝的话语如同明镜,能照出人心中的软弱与偏差,提醒我们回归到祂的旨意中。只有不断依靠上帝的力量,才能在这样的争战中得胜,使属天的价值观成为生命的主导。
那究竟有哪些不同的价值观对比呢?笔者将常见的对比罗列了出来,供大家反思。
凡事为己与凡事为人
一般的人,尤其是心中没有基督信仰的人,他们的生命状态是如何的呢?大多是自私的,或者说是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更有甚者是为了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会做的人。从电影、电视剧上其实就可以看到,不论是古代的宫斗剧,又或者是现代的都市剧,当一个人自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心中是没有任何底线的。有人可能会说,那只是电视中演的,但在真实的世界中,有的比这更可怕。
我们老家有一户人家,老父亲八十多岁去世了,留下了一个续弦的老奶奶。在老伴去世后,她没有了指望,知道老伴的儿子不会赡养自己,自己亲生的儿子也不会赡养自己,干脆上吊自杀了。去世几天,不论是亲生的儿女还是续弦的儿女,竟然没有人要给她办后事。
对于这一位老人来说,也实在是可悲。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不论是哪一方的儿女,若是平日对老人能有一个正常的孝心,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吗?老人也正是知道双方的儿女不可能赡养自己,才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对双方的子女来说,也实在是狠心,尤其是这位老奶奶的亲生儿子。即使自己的母亲去世几天,他也不愿意去殡仪馆拿骨灰。对他来说,这对他又没有任何好处,就不做这样的事了,在他心中连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了。
这样的人还能指望他心中存留谁呢?还能为他人做什么事呢?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了。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主耶稣的教导呢?祂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为了救赎不配的罪人,祂舍弃了自己,宁愿将自己钉在十字架上,也要救赎众人脱离罪恶。是人很优秀吗?是人道德品质很高吗?是人有什么爱主的行动吗?都没有,只因为祂是耶稣,救赎万民的耶稣。
主耶稣的爱是无条件的,不因人的行为或品德而改变。祂的舍己不仅体现在十字架上,更贯穿于祂的一生。祂对门徒的耐心教导,对病患和穷苦人的怜悯,对罪人的接纳与宽恕,无不彰显出一种超越世俗利益的爱。这种爱不是为了回报,也不是出于某种利益的考量,而是完全出于对人的怜悯与拯救的心意。相比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自私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若人们能从这样的爱中汲取教训,或许就不会再有类似的悲剧发生。
以怨报恩与以恩报怨
一般人对主恩是怎么回应的呢?是以埋怨或者不好的行动来报答恩典。即使主耶稣赐予了人丰盛的恩典,但人依旧是悖逆,也没有用什么具体的行动来回应恩典。
正如在旧约圣书中的以色列人,耶和华拣选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不再受埃及人的管辖,甚至施行各样的神迹。但他们就因此感恩了吗?当摩西去到山上之后,他们立刻就在山下铸了金牛犊,称这是带领他们出埃及的上帝。不仅如此,他们整日在上帝云柱、火柱的带领下,在吗哪的供应下,仍旧不知足,还抱怨不如当初在埃及的时候日子好。这便是他们对待上帝恩典的方法。
那主耶稣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呢?祂有没有因为人的悖逆,不遵守祂的吩咐就灭杀一切呢?并没有,反而是不断给人悔改的机会,甚至是用自己的血洗净众人的罪,只要人悔改就可以。
主耶稣的爱是无条件的,祂并不因人的过犯而收回这份恩典。即便人类屡次偏离正路,选择背离祂的教导,祂依然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每一个愿意回转的人。这样的宽容与忍耐,超越了世间一切的理解和逻辑。人往往在面对伤害时会以愤怒回应,但主却始终以怜悯为怀,用慈爱等待着迷途者归来。这种无私的付出,不仅彰显了神性的光辉,更为世人树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榜样。
任意而行与尊主为大
人应当追求的行为是什么呢?自然不是任意而行,就如当初的以色列民那般。而是尊主为大,即主耶稣教导我们如何说,我们就如何说;主耶稣教导我们如何做,我们就如何做。
从人的本性来说,更倾向于任意而行,即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尤其是那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当他们拥有了一些金钱的时候,可能就真用鼻孔看人了。他们认为金钱就是第一,自认为高人一等。可真正降服在主面前的人,不论他是否有金钱和地位,是否有学历和知识,都会谦卑地尊主为大,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小的位置上,把主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做什么事都会先思考一番,思考如此做是否被主喜悦并能荣耀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流露出的是不同的思想,而这不同思想表现的是我们的不同追求。因此,要时常安静下来问一问自己,我现在究竟有什么样的行为?又在追求什么呢?主耶稣又教导我当如何行呢?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