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内容如暗潮般悄然渗透全球各地教会,给个人、婚姻和事工带来深刻创伤。在本系列首篇文章中,圣约之眼事工生命改变教育总监山姆·布莱克(Sam Black)分享了自己如何凭借恩典获得自由,并由此确立帮助他人的使命。在第二篇中,布莱克深入剖析了色情对灵性、人际关系及神经系统的影响,解析其为何在暗中滋生蔓延,并阐述责任共担如何重塑生命。
曾编辑逾十余本书籍并撰写《治愈的教会:教会应对色情问题的误区与指南》(The Healing Church: What Churches Get Wrong About Pornography and How to Fix It)的布莱克指出,我们必须将对话从羞耻与沉默转向医治、门徒训练与盼望。
隐秘的流行病
几十年来,色情一直被视为一个令人不适的话题,在教会的礼貌对话中最好避免。但布莱克表示,这种沉默让这个问题肆意蔓延。
“我认为大多数人对教会中色情问题的普遍性感到震惊,”他表示,“牧师们很挣扎,领袖们也很挣扎,年轻人接触色情的年龄越来越小,却无人可倾诉。”
多项研究证实观看色情内容在基督徒群体中同样普遍。尽管数据统计存在差异,但模式清晰可辨:接触色情内容始于年幼,成瘾性的使用影响着男人们和女人们,而隐秘性助长了这个问题的恶化。
“教会缺乏交流,营造了一种加剧孤立感的环境,”布莱克指出,“隐秘是色情内容所需的氧气。当人们无法坦诚谈论它时,这种挣扎便会加剧。”
对布莱克而言,这些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它们代表着破碎的家庭、被取消资格的牧者们,以及与内疚和绝望作斗争的信徒。“每当我与牧师或家长交谈时,他们告诉我,他们曾以为自己在这场战斗中孤军奋战,都印证了打破污名化的迫切性。”
不仅仅是道德问题
虽然教会常将色情简单定性为道德失败,但布莱克强调其影响远更深层——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重塑了大脑和心灵。
“从研究来看,色情内容不仅仅是灵性或道德问题。它确实重塑了大脑。它刻画的神经通路强化了强迫行为模式。它劫持了原本用于建立联系和亲密关系的系统,”他解释道。
色瘾的顽固性部分源于大脑对愉悦反馈的处理机制。每次接触色情都会使大脑充满多巴胺,这种参与学习动机的化学物质随时间推移使大脑敏感度下降,驱使使用者寻求更极端内容以获得同等刺激。
“因此单纯劝诫人停止看色情内容收效甚微,”布莱克解释,“大脑神经重组产生了异常渴求——渴望它从未打算处理的东西。治愈不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灵性、关系与神经层面的全面更新。”
在《治愈教会》一书中,他搭建科学与信仰的桥梁,展示门徒训练与责任共担如何帮助修复受损的神经模式。“上帝设计我们的大脑是可塑的,能够改变。当我们用健康的节奏取代破坏性的习惯时,大脑就会再次重新连接。这就是希望的来源,”他说。
羞耻感的循环
布莱克认为最致命的困局是羞耻感的循环,它困住了那些苦苦挣扎的人。
“羞耻感让你以为只有你自己,如果人们真正了解你,他们会拒绝你。从而让人们重新陷入孤立——这正是色瘾滋生的温床。”
这个循环通常呈现为:试探→看它→罪恶感→羞耻→隐瞒→再次回到试探中。每次循环都加深无价值感,并强化这种冲动。
相比之下,认罪与责任共担能打破这个循环。“福音告诉我们:即使在我们破碎的时候,上帝也认识我们、爱我们。当人们遇到一个可以坦诚相待的安全社群时,他们就会开始体验到自由,”布莱克说道。
作为门徒训练的责任共担
圣约之眼事工的核心方法是责任共担——非监视或惩罚,而是一种门徒训练形式。
“责任共担意味着共同行走在光中,”布莱克解释说,“它就像在说:‘我不会独自面对。我希望我的生活中有人提出难题,共享胜利喜悦,并在跌倒时以福音提醒我’。”
实践中,这意味着与可信赖的盟友(朋友、导师或配偶)建立伙伴关系,他们可以定期收到报告,诚实的与之对话,并鼓励持续进步。该事工的技术手段通过发送活动更新来促进这一点,但这个过程中的核心始终是关系。
“单靠科技无法改变人心,”布莱克强调,“它创造了对话的机会。当人们以恩典和真理投入这些对话时,真正的转变才会发生。”
他见证这个模式如何重塑人们的生命:曾受困的男女逐渐打破隐秘枷锁。“当你将其置于光明中,隐秘的力量便被瓦解。随着新习惯养成与大脑更新,人们开始活出新样式。”
家庭防线
布莱克同样重视装备父母,指出当今儿童接触露骨内容的年龄已空前提前。
“首次接触的平均年龄低得惊人,”他说。“父母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孩子能侥幸避开它。我们需要尽早进行适合其年龄的对话,而不仅仅是一次尴尬的‘谈话’,而是一种持续的交流。”
他鼓励父母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应对,引导孩子开诚布公地讨论科技、身份认同与人际关系。“如果孩子觉得诚实会让他们被羞辱或受到惩罚,他们就会躲起来。但如果他们知道父母是可以放心倾诉的对象,他们就更有可能分享。”他说道。
具体措施包括使用过滤工具、设限电子设备,以及成人示范健康的网络阅读习惯。“父母的言行比言语更重要。孩子们在看着他们。他们需要看到他们活出正直的品格。”
教会的责任
责任不仅在于家庭,也在于教会。“教会需要在讲坛上谈论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创造悔改和疗愈的空间。人们常常认为教会是他们倾诉挣扎的最后场所,而实际上它应该是他们倾诉的首选场所。”布莱克表示。
为何没有更多牧师直接应对色情问题?布莱克认为恐惧是主因:“有些牧师担心,如果他们谈论这个问题,会被指责自己也在挣扎。另一些人则不知道如何在不羞辱他人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但沉默只会让问题长期存在。”
他指出越来越多教会正主动打破原先的沉默,这种运动日益壮大。有的教会成立了互助小组,或与专注于性纯洁的机构合作。另一些教会则将责任共担纳入门训体系,确保新信徒从起初就能应对网络诱惑。
“我们看到围绕责任共担组建的小组、启动的康复计划,以及公开分享自身经历的牧者们。这些都是充满希望的强有力信号。”
全球性挑战
尽管色情常被视为是西方的问题,布莱克强调其已成全球挑战。互联网的普及使色情制品在任何地方都能轻易获取,从大城市到乡村。
“我们听到世界各地的教会都面临着同样的争战。哪里有智能手机哪里就有色情制品,”他说。“这不仅是美国的问题,更是全人类的问题。全球教会必须做出回应。”
圣约之眼事工的资源已被多种语言和场景使用。“福音跨越文化在说话,责任共担的需求同样如此。每种文化都需要悔改、祷告以及门徒训练的安全空间。”
充满盼望的故事
尽管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布莱克依然坚定地怀抱希望。他见证了婚姻的修复、领袖的更新以及年轻人踏上新的人生轨迹。
“我见证了无数人体验到自由。我见证了牧师在经历医治后重返事工。我见证了夫妻们说,因为他们共同面对,他们的婚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牢固。”
这些故事的共同点并非人的决心,而是恩典。“我们的身份不由我们的失败定义,乃由在基督里的身份所定义。当人们开始领悟这个真理时,一切都会改变。”
在本系列第二篇中,布莱克勾勒出了问题的规模,并指出通过责任共担、门徒训练和群体支持获得医治的途径。在最后一部分中,他将为寻求忠心回应的教会、领袖和家庭分享实用策略,并探讨全球教会如何应对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门训挑战。
文章翻译自:《国际基督教日报》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Jeremy Yap via unsplash.com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