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对基督教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福音传到欧洲之前,它就在北非扎下根来,并塑造了全球教会的神学、实践和道德根基。事实上,很多最具影响力的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和圣徒都是非洲人,他们的遗产值得被铭记和尊崇。
因此,以下是来自非洲大陆的三位杰出人物,他们的信仰、智慧和勇气,帮助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基督教。
迦太基的特土良(约公元155-240年)
被誉为“拉丁基督教之父”的特土良(Tertullian)是北非迦太基(今属突尼斯)的一位学者,该城是古代世界重要的知识和精神中心之一。他接受过法律培训,是信仰的热情捍卫者,也是第一位使用拉丁语撰写基督教著作的主要神学家——此举帮助将福音翻译为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
在迦太基浓厚的知识和道德文化熏陶下,他将法律的严谨和非洲道德主义者的果敢融入自己的神学思想。他的著作反映了一个崇尚纪律、正义和勇于直面迫害的社会,使其论证充满了火热的信念和清晰的逻辑。
他首创“三位一体”(拉丁语作“Trinitas”)这一术语,用以描述圣父、圣子和圣灵——这一概念至今依然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特土良以敏锐的才智和无畏的护教学,帮助基督徒在充满敌意的异教文化中捍卫自己的信仰。
尽管后来特土良因为其严格的道德观引发争议,但他的神学和语言学遗产奠定了早期基督教思想基石的地位——他是一位帮助定义了这一信仰的非洲人。
希波的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430年)
这些人中或许最著名的是希波的奥古斯丁。他来自今天北非的一个小镇,该地曾经是罗马努米底亚行省(今天的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尽管希波如今已经是一处无足轻重的地方,但它的名字却因为基督教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而流传下来。
奥古斯丁的母亲是基督徒圣莫妮卡,父亲是柏柏尔人。他的出身反映出北非本土及拉丁文化的双重影响。他天资聪慧,在迦太基接受了良好教育,研习修辞学和哲学。在信仰基督之前,奥古斯丁曾经被摩尼教所吸引,该教教义将世界描述为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后来,他离开北非前往意大利。在米兰,他聆听了圣安波罗修(St.Ambrose)的讲道,并在母亲的祷告中经历了深刻的信仰基督的转变。
公元396年,奥古斯丁成为希波主教,也正是在这一期间,他撰写了基督教思想中流传最久远的一些作品。他的《忏悔录》(Confessions)——写于信仰基督的多年后——至今被认为是最坦诚、最有力的忏悔见证之一,记述了他对真理的热切追寻、母亲的坚定信仰和上帝的不懈恩典。他后来的作品《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则是在一个因罗马陷落而动荡的世界里,提供了希望和神学深度。
奥古斯丁的作品回应了当时教会面临的很多挑战:他反对多纳图斯派(Donatism),该运动质疑那些在迫害下动摇的教士施行圣礼的有效性;他也反对伯拉纠主义(Pelagianism),该派别否认神圣恩典的必要性。对于奥古斯丁而言,人性已经被罪深深烙印,只有上帝的恩典能救赎并改变它。
他还对三位一体作了深刻论述,将上帝描述为爱本身——圣父、圣子和圣灵之间完美的共融关系。在奥古斯丁看来,这种神圣的团契启示我们:按照上帝形象受造的人,是因为关系、爱和团契而生的。
尽管后世常常透过欧洲的视角来纪念他,但奥古斯丁无疑是北非人。他的文化和境遇深刻地塑造了他的信仰和思想——一种以理性、道德正直和在社会政治动荡中的坚韧为特征的信仰。他的影响力跨越了不同教派,塑造了天主教及新教的神学,还提醒教会:在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里,上帝的恩典是唯一稳固的根基。
黑人圣摩西(公元330年-405年)
这些人中最具有戏剧性的故事可能当属黑人圣摩西(St.Moses the Black)——他曾经是埃及的土匪头目和江洋大盗,在沙漠修道院遇见基督之前,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在修道院里,他经历了彻底的改变。他的生命成为救赎、谦卑和恩典的活见证——证明了无人能超越上帝怜悯的范围。
他先是作修士,后来成为一名神父,以极其谦卑和仁慈而闻名。一次被人指控犯罪时,他做了一个后世闻名的举动:他背起一袋漏沙来象征自己的过错,说:“我的罪如流沙般尾随于我,我尚且不能看见,我又怎能去审判弟兄呢?”(英语作:My sins run out behind me, and I do not see them, and yet I come to judge my brother)
最终,因为拒绝拿起武器对抗袭击者,摩西在一次袭击中殉道。时至今日,他的生命还在激励着信徒去拥抱宽恕、谦卑和转变。
一份值得铭记的遗产
从奥古斯丁和特土良的哲学才华,到黑人摩西那彻底的恩典,这些非洲基督徒提醒我们:教会的根基是何等美丽和多元。他们的故事并非历史的注脚,而是我们共同信仰的基石。请让我们称颂他们的见证——它提醒我们,基督教从来都是全球性的、包容性的,并因为圣灵赐予非洲的恩赐而更加丰富。
原作者Obianuju Mbah,源自Christian Today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