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微信

要追求良善,而不是追求被人善待

作者: 蒙允转载 廖悯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5年07月03日 09:34 |
播放

1

如果我们只去思想别人的罪却不去思想自己的罪,我们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刚硬,就会越来越被苦毒怨恨骄傲自义等等罪恶所掳掠、占据和充满。

2

当我们内心恋慕和放纵罪恶,我们就是在逃离、拒绝和厌恶至圣者的同在。

3

罪在别人身上显明出来,我们本能地觉得反感厌恶。然而罪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却常常并不感到反感厌恶。

一个骄傲的人会特别反感厌恶别人身上的骄傲,却不会同样反感厌恶自己的骄傲,反倒常常以此为乐,为此而陶醉。

4

对一个人来说,“他的心是否追求良善”比“他是否被人善待”重要得多。

被人善待只是今生的福。然而,追求和持守良善的背后却有永远的福,有永远的冠冕荣耀和赏赐。

虽然我们不是因为追求良善而得以进天堂,而是因为被施恩拯救而得以进天堂,但是我们获救之后对良善的追求和持守却要在审判台前得称赞、荣耀和赏赐。肯为义和善而付出受苦的代价甚至死亡的代价的人,在天上的赏赐和荣耀是大的。

至高者常常用我们不被人善待的处境来试验我们的内心是否真实地追求良善。

一个人只有在不被人善待的时候依然追求良善,他的心才算是真正经历了考验。他才是真有一颗饥渴慕义的心。

我们常常因为不被人善待就放弃了对良善的追求和持守。这也表明我们内心并不真正爱慕和渴求良善。


鸣谢: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眼中瞳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