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基督徒群体对“性”的理解与实践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张力。基督教信仰强调圣洁与自律,但现实中,不少知名牧者与传道人却因性丑闻而备受关注;与此同时,许多普通信徒也在情欲、道德与信仰之间挣扎,陷入痛苦与困惑。社会潮流与教会教导的强烈反差,使“性”成为信仰反思中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
台湾基隆教会的传道人、社交媒体博主“迺哥”,在8月初发布的Youtube视频中,邀请了《好人为何沦陷》书籍的中译者之一、婚姻辅导事工的林少轩牧师,以及实习传道人雅薇姐妹,就该书展开深入对谈。三人探讨了“基督徒为何会出轨?”“人是如何认识性的?”以及“为何许多基督徒在性犯罪后选择隐瞒?”等议题,并进一步讨论教会如何在现实处境中扶助深陷情欲挣扎的基督徒,帮助他们走向圣洁的生命。
一、翻译《好人为何沦陷》一书的起因
书籍《好人为何沦陷》
在访谈之初,林牧师回顾了自己与《好人为何沦陷》这本书的缘分。他坦言,早年在信主之初,自己有被情欲捆绑的问题,甚至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当时他来到书店里看到一本名为《欲焰难消》的著作,书名让他感到了共鸣。他打开书读到里面的一些故事,虽然每个字都能认识,但始终觉得隔着一层东西,并没有领悟里面的内容。直到后来他见到了本书的作者约翰·桑得福,并接触到英文修订版《Why Good People Mess Up》,才发现问题出在翻译上。
十年之后,他终于有机会与橄榄华宣合作,重新翻译并出版这本书,新书名为《好人为何沦陷》。
林牧师指出,许多基督徒在面对性诱惑和性成瘾问题时,往往依靠意志力去压抑冲动和欲望,企图“成为一个好基督徒”。然而,这种方式只会在长时间的压抑后出现反弹,让人陷入软弱、自责和不断重复的循环。他强调,单靠意志力无法带来真正的自由,并且意志力的软弱也不该成为借口。
“任何成瘾的背后都是痛苦。”林牧师说,“如果没有在耶稣基督十字架前得到医治,我们就无法真正得胜。成圣的过程不是凭着自己的意志搏斗,而是与耶稣一同面对生命中的破碎,好让生命逐渐被更新、变得完整。”
二、基督徒、传道人会出轨吗?
迺哥以《好人为何沦陷》第一章的核心问题——“为何基督徒会出轨?”作为开场,与其他两位嘉宾展开深入讨论。
“我会出轨吗?”迺哥坦言,他曾与妻子谈论过这个问题,然而他认为这是一个自己不敢轻易回答的问题。他表示,自己见过许多属灵成熟、极具影响力的牧者跌倒在性丑闻中:“我不认为我比他们更强,所以我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在这方面得胜。”
雅薇姐妹表示,她在阅读第一章时就深受触动。书中揭示许多属灵领袖在性方面的软弱,让她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她说:“很多时候,我本应将属灵上的软弱告诉另一半,却选择向别人倾诉,这与我过去的生活很相似。我认为这和原生家庭的创伤、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她也坦言,自己曾在情欲或不当关系中寻求依附,因此对书中的洞察格外有共鸣。
迺哥指出,这本书特别真实地描绘了一位传道人在面对性诱惑时,如何一步步陷入妥协与合理化的过程。“书中的传道人明明有婚姻,却不断向试探妥协,最终把自己推到底。读的时候,我甚至能感受到这些心理过程,因为我曾经也有类似的挣扎,虽然我并没有出轨。”他认为,书中所揭示的内心世界让自己更严肃地反思:好人为何会沦陷?
林牧师长期参与婚姻辅导“毫无隐藏”事工。他回忆,在一次连续三个月的牧养过程中,他接触到多个前来营会寻求帮助的弟兄姐妹。这些人或是在过去经历过性骚扰、性侵,或是在当下陷入情欲的困境,甚至涉及已婚传道人出轨的案例。林牧师坦言,这些故事令他十分震撼,“我听到这些的时候非常受伤,有的传道人是现在任职的牧师,我知道他们的名字,看过他们的按牧礼照片。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愿意付上代价(事奉主)的传道人想出轨,这背后一定有内在的张力——当他们在婚姻中的矛盾无法解决,又遇到了来自外部的诱惑,于是逐渐陷入其中。”
对此,迺哥补充说:“可见,好人沦陷绝对不是一下子跌倒的,而是逐渐的。”他提醒,大多数基督徒在信主后都渴望活出圣洁的生命,但若缺乏健康的环境与勇气去敞开自己的软弱,反而容易陷入压抑与僵化,最终一步步滑落。
三、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是如何了解“性”知识的?
谈及大家从哪里获得‘性’知识时,雅薇坦言,自己成长于一个谈话相对保守的家庭,性相关的话题几乎不会被提及。她回忆,童年时曾无意间撞见亲人观看色情影片,当时以为那只是“大人看的东西”。真正系统的性知识,多半来自学校健康课的教育。工作后,她从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及各种渠道逐渐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林牧师也回顾了自己早年的经历。他说,在初中阶段并未真正与女生有过接触,当时主要是从邻居哥哥那里获取一些零碎的信息,或透过所谓“稀有物资”来了解性。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渠道变得更广。进入高中后,他开始与异性产生互动,甚至在恋爱中经历亲密接触。他坦言:“那时候会觉得这些东西很吸引人,从一段关系走到下一段关系时,我总是想要再次寻找那种感觉,有机会就会想迈进一步。”
“这是男生在成长过程中认识‘性’的途径,女生们是怎么看待‘性’的呢?”迺哥接着问雅薇姐妹。
雅薇姐妹则分享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她回忆说,在大学期间,对于性的讨论仍然带有很强的羞涩感,不敢轻易触及。但进入职场后,谈论相关话题变得普遍起来,甚至在办公室会听到一些不好的八卦。
她坦言,她认识的人中,很多女生认为把身体给出去是一种“自然的事”,在和朋友、同事交流时,大家都把这样的经历当作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在她看来,这种转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冲击。“一开始我还是很保守的,觉得谈论这些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心里甚至会挣扎:这真的是对的吗?”她坦言,这和自己从小的认知完全不同。然而,随着周围的人越来越开放地谈论性,自己的态度也逐渐被影响。“反正大家都这样,那我也就觉得可以了。”
与林牧师和雅薇姐妹不同的是,迺哥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就是基督徒。迺哥也结合自身牧会经验谈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他指出,如今手机和社交媒体让年轻人更容易被世俗的价值观同化。“比如有一百个女生在网络上公开谈论自己和多少男生发生过关系时,别人滑手机一看,就会觉得:大家都这样啊。于是慢慢也跟着改变了。”
迺哥坦言,自己虽然从小就是基督徒,但家里从未正面谈论过性。“我高中时因为看色情影片被发现,我爸妈才分别把我叫去单独谈话。但对我而言,其实早就知道这是错的。”
他直言,在基督徒群体中,这类话题往往更难开口,“你只要一说,别人可能就会觉得:咦?你怎么会这样?但事实上,很多人心里都在经历同样的挣扎。”
四、为什么基督徒难以做到毫无隐藏呢?
与非基督徒相比,基督徒为什么在谈论“性”问题时更难敞开自己,想要把这个秘密藏起来呢?
林牧师从基督徒群体的特殊处境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在非基督徒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更多是尊重彼此的想法和选择;然而在基督徒群体中,却存在一套共同的道德观念和衡量标准,这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
“我们常常习惯用道德去评判:这是好的基督徒行为,还是不好的?但当一个人说出自己的问题时,就可能带来相应的后果。”林牧师解释道。例如,一个刚信主的基督徒若在小组中坦白自己有性方面的软弱,大家会投来怜悯的目光说:“我们为你祷告。”但如果是小组长、敬拜主领甚至是牧师,一旦分享类似的挣扎,人们往往会觉得“他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于是批判和压力随之而来。
“在我们的群体中,身份和角色本身就带来压力,好像非基督徒‘考60分’就可以,但基督徒信主后是不是每年需要增加五分?成为十年的基督徒,我们应该更接近圣洁。”林牧师强调,这种期待往往让许多基督徒无法真实分享自己的软弱,“当一个传道人说‘我和女朋友婚前同居了’,他的角色会产生动摇,这让人不敢开口。而不能分享软弱,就更容易陷入情欲的捆绑当中。”
雅薇姐妹回忆自己信主前,正处在人生的低谷。那段时间,她在工作、健康和金钱管理上都遇到很大挫折,内心十分自卑,也对感情关系充满不安。在压力和恐惧中,她做出了一些错误的选择,试图用肉体的关系寻找被肯定和满足。她坦言,当时对现实极度不满,只想找到能让自己感觉被需要、被认可的东西,但这些尝试最终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满足。
在感情和生活中经历过一段混乱时期后她说:“跟男朋友分手之后,正处在人生谷底的我被邀请参加幸福小组(教会活动),然后我信主了。慢慢我的生活开始反转,我原本是慕道友,进入教会后,很多东西被修复,半年后我就受洗了。”不过,她坦言,“受洗之后,我开始服事,带领敬拜,但还是有性方面的软弱。”
她进一步表示:“成为基督徒后对信仰生活是有期待的,但是期待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落差。我原本给自己打10分,但我想进步到70、80分,最后我发现我跟不上自己的期待,人真的很软弱。我当时有很多羞愧感和定罪感,在教会大家都很追求上帝、努力服事,而我用很多好的东西把自己包装起来,却不敢和小组长或牧者谈论这个事情。”
事情的转机在雅薇姐妹接受全职呼召的时候,她祷告:“主啊,如果祢要使用我,希望祢帮助我解决性方面的软弱。祷告之后,上帝把我身边最后一段异性关系逐渐挪开了。”
她总结道,这一过程让她深刻体会到基督徒在面对诱惑时的无助和羞愧:“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羞愧,也慢慢知道基督徒对性行为的标准。信主之后,越追求主,就越清楚什么是对的。但人就是很软弱,明知道不对,还是不小心掉进去。这本书的作者说的没错,很多人都是这样,充满无助和羞愧。”
五、教会如何帮助已经沦陷在情欲中的年轻人?
在讨论如何帮助基督徒走出性软弱的状态时,林牧师表示,关键在于重塑基督徒面对错误的标准。他指出,“基督徒不是不会犯错,但我们面对错误时,要把错误的事情做对。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如何真正付上代价、修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重塑标准的核心。”他还强调,对于愿意敞开心扉坦承软弱的人,“我们应该以尊荣的心看待他们,而不是一味消灭犯错的人。”他举例说,曾有一位传道人带着女朋友在众人面前坦诚他们有婚前性行为,并回到家向同样是牧者的父母坦诚错误,林牧师认为,“这个传道人是值得尊重的,制服己心强如取城,哪怕曾经犯错,只要愿意悔改,我们都应该尊重。”
针对已经陷入情欲困境的信徒,他建议:“如果发现自己有情欲问题,应该找一个人倾诉,寻找问题的根源,有可能是情欲本身,也可能是生活的破碎、压力、空虚或焦虑。”他补充说:“需要断舍离,灭掉当灭之物,甚至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断网或限制接触诱惑。曾经有一个弟兄看色情片成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直接打电话给网络公司关掉了家里的网络。”
迺哥回应道:“上帝让我们有教会的关系,因为人无法靠自己过得好。问责伙伴的关系也很重要,当你心情低落或情绪高涨、容易软弱时,你需要一个团体来鼓励和帮助你。”
紧接着,迺哥问雅薇姐妹:“如果你陪伴一个跟你有一样经历的姐妹,你想要怎么帮助她?”
雅薇姐妹认为,被接纳很重要。“我当时找到教会的一个辅导姐姐聊,我讲出来的时候,心里还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教会封杀?但是我心里的那些害怕并没有发生。那个辅导姐姐一个礼拜约我一次,我们一起整理我的过去、我的情绪。我们一起列属灵清单,求上帝的原谅和饶恕。”她坦言,“在这个过程中,我讲出过去不敢讲的事情,上帝的医治就在我说出来、对方接纳我而不指责我的时候开始了。被陪伴三个月后,我去参加营会,然后变得完全不一样。”
“我们是在儒家文化背景下长大成人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家丑不可外扬”这样的思维。如果有人想把这样的秘密带进棺材,你想如何鼓励这样的人?”迺哥向在“毫无隐藏”事工服事的林牧师问。
林牧师说:“当你敞开自己之后,你是会被接纳的。大家可以用耶稣的眼光来看待你。如果有人不能接纳你,那是他们的问题。‘毫无隐藏’不是自我揭露,而是承认我们生命中某个部分需要帮助,意识到这是我的软弱。”
他分享了一个案例:“我们有一次邀请一对基督徒夫妻在主日礼拜后敞开分享他们的外遇故事,他们很勇敢的接受了这个邀请。可是那天有一位第一次来教会的新朋友坐在下面,所以我在聚会中最担心的是这个人,他会怎么想?聚会结束后,我赶紧跑过去跟他打招呼,并问了他的感受,他怎么看待那对夫妻的见证。他淡定地说:‘教会不就是应该这样吗?互相帮助,并袒露自己的软弱吗?’是啊,这就是福音的本质:在陪伴中,让人逐步面对问题。”
迺哥总结道:“我们必须做出合上帝心意的决定。作为牧者,我们要成为榜样,不只是自己不沦陷,也要影响身边的人。家庭的破碎和生命中的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要正视问题,在牧养中带出榜样的力量。”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