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来自美国的安临来,在中国泰安传教期间,不仅宣教的工作做的风生水起,还对当时的社会贡献颇丰,如设立卫生所、疏浚河道、安装路灯等公共设施,所创办的孤贫院,被誉为著名的慈善家。
1882年2月23日,安临来(Leslie M. Anglin)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斯图尔特县(Georgia Stewart Country)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农民家庭。是詹姆斯·梅迪森·安格林同撒拉·艾玛夫妇(James Madison and Sarah Emma)的第二个孩子。

佐治亚州区域图
1888年,6岁的安临来,随家人迁居佐治亚州西南部的厄尔利县(Early County)。在这里父母又为他添了3个妹妹和弟弟德怀特,比他大12岁的哥哥福利特·伍德已经夭折,他幼年读书,稍长后随父务农,后跟犹太人学习经商,懂会计,熟悉工商业务。

安临来
1904年7月18日,22岁的安临来与西科那拉孤儿院长大的安美丽(丹尼尔·w·帕顿Ava Patton Anglin)喜结连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生活在佐治亚洲的奥尔巴尼。

夫妇来华前的合影
1909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安临来见到了在中国泰安传教多年的布莱劳克(T.L.Blalolock,白泰理),从他那里了解到了泰安的详细情况,于是,这位27岁的传教士立志到中国布道。他毅然辞去教职,向亲属和教友募捐资金,开始了去中国的各项准备工作。

20世纪初的泰山景色
1910年11月4日 ,28岁的安临来携妻子安美丽告别母亲和家人,于新墨西哥州的阿拉毛高道起程。11月8日,从美国旧金山登上开往中国的“朝鲜号”轮船。12月9日抵达青岛港。12月14日抵达泰安城元宝街浸信会教堂。
1911年4月21日,安美丽生下一女儿,起名玛格丽特·艾维林·安格林,此后未再生育。

安临来女儿
1912年上半年,安临来夫妇由于与白泰理的传教方式不同,导致离开元宝街浸信会教堂,在泰安东关迎喧街用5000吊钱从一个德国人那里购置了一处有30多间房屋的宅院,办起了“神召会教堂”(东关基督教堂)。9月3日,一家在泰山黄溪河避暑期间,幼小的女儿不幸患传染病死去,这给安临来夫妇带来非常大的打击。

安临来、安美丽在泰安的住所
1916年1月,安临来在泰安范家庄(范镇)传教,收领第一个衣衫褴褛的孤儿六儿,相继又收张兴友、冯锡泉等5个孤儿。3月,创立山东泰安“阿尼色弗”孤贫院,又名“泰山孤贫院”。到1918年收领孤贫儿50余名,分男、女两班,半日读书,半日劳动,成立木工房、铁工房、织布房。

冯锡泉、彭君重、张兴友
1927年3月24日,北伐战争“南京排外事件”发生,3名西人被杀害。3月底,驻泰安美英传教士收到本国领事馆令,撤至青岛避难。安临来夫妇为保护院内的孤儿而拒不撤离,受到谴责。 1929年,安临来到挪威、丹麦、英国等诸国访问,10月末,安美丽赴沪迎接。11月上旬,安临来回到泰山。

泰山孤贫院大门
1932年3月24日,冯玉祥将军赋居泰山普照寺,与夫人李德全到孤贫院参观,并捐资。次年重访并长谈。

冯玉祥与李德全在泰山
1937年6月26日 安美丽赴齐鲁医院查出恶性肿瘤。经两次手术,肿瘤切除。7月27日,教养院孤儿、职工迎接安美丽出院归来。9月,安临来夫妇决定回美国募捐,以解经济危困。陈永年、萧树栖、萧美丽随同。1941年7月,教养院为安美丽举办56岁生日聚会。

安临来夫妇与萧树栖(后左)、陈勇年(后右)、萧美丽(前中)在美国合影
1942年1月,日军通令驱赶安临来夫妇和美英人员离院。安临来坚辞不从。夏季日军传讯安临来,查抄其办公室、卧室。日军派半个班兵力进驻教养院,威逼安临来。日伪派人接管教养院工作,安临来夫妇被监控。秋天安临来再次被传讯,回院又受日兵围攻,不多几日便中风不语,于9月5日凌晨,安息主怀,享年60岁。人们把他安葬在梳洗河东岸的“五亩大地”里。

安美丽(前排左八)与参加安临来葬礼的人员合影
1942年冬,安美丽被日军押送到潍县“乐道院”集中营。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7日,美国派飞机在潍县集中营上空盘旋,宣告胜利的消息。安美丽被美国领事馆接往青岛,此后返回美国芝加哥。

乐道院隔网
1952年9月28日,在中国传教35年的安美丽在美国芝加哥因病安息主怀,享年67岁。

安美丽夫妇
2011年5月,郑新道编著的泰山慈善家《安临来传》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详细的记载了安临来夫妇在华的宣教事迹。

《安临来传》
文章蒙允转载自公众号:寻找传教士的足迹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